“第三极”冰川科考探究阿里地区冰川特殊变化

“第三极”冰川科考探究阿里地区冰川特殊变化

发布时间:2017-09-15 来源:新华网 责编:泽旦卓玛
9月13日晚,在海拔5300多米的西藏阿里日土县东汝乡阿汝冰川前,竖起蓝色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旗帜。这标志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在阿里地区正式启动。
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科考队将在这一区域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阿里地区冰川的特殊变化。考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河湖源区冰川系统的观测,阐明近50年来河湖源区冰川变化特征;获取浅冰芯,恢复过去100年特别是近50年来高海拔地区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冰川末端融水径流的系统观测,揭示冰川融水对入湖河流径流的贡献。
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说,这次冰川考察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在杰玛央宗和纳木那尼,考察冰川消融和冰川融水对河流上游径流的贡献。二是在阿汝冰川和阿汝错分别钻取冰芯和湖芯来探究冰崩过去是否发生过,如果发生过,发生时的气候环境条件是什么。三是观测古里雅冰帽近期变化的特殊现象。
据我国科学家研究,近几十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消融的状态,藏东南一带的海洋性冰川表现最为强烈。但是部分地区的冰川体积是增加的,如青藏高原的西昆仑一带,受西风环流增强影响,降雪更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度升高造成的消融。
邬光剑表示,冰川加速消融尽管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下游水量,但从长期来看,冰川处于亏损状态会导致冰川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同时,冰川快速消融会导致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水灾害风险增加。此次冰川科考就是针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变化及其环境影响,为当地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国有46000多条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