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洼泽仁:牛场娃吃起“旅游饭”

达洼泽仁:牛场娃吃起“旅游饭”

发布时间:2018-08-21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特约通讯员 叶强平 文/图

牧民达洼泽仁正在收拾餐桌

收拾碗筷、擦餐桌、拖地……8月20日,四川省理塘县禾尼乡岭戈村牧民达洼泽仁在毛垭大草原318国道旁开的小餐馆、小卖部里忙碌着。

47岁的达洼泽仁是地道的牛场娃,从小过的是“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海拔4500米的高山牧场上,几根柱子把牛毛织的帐篷撑起就是一个家。夏天怕落雨,冬天怕下雪,住在里面光线也不好,湿气也很重,父母和6个兄弟姊妹都犯上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

白天,怀揣锅盔,骑马顶风冒雨雪放牦牛就是一天。喜欢热闹的达洼泽仁最害怕夜晚,天黑就睡觉,整个牧场静得好像掉颗针都听得见,时常是透着帐篷的缝隙望着星星到天亮。

达洼泽仁家有100多头牦牛,6个兄弟姊妹长大成人先后成家。2003年,达洼泽仁与甲多结婚,分得30多头牦牛,每年出栏一、两头,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2004年,他想方设法在公路边修了一个120平方米的定居房,妻子也免去了在帐篷里生小孩的痛苦了。2009年,牧民定居在整个大草原实施,领到2.5万元补助款的他高兴地说:“早定居早享受,没想到国家还给补助。”

游客在达洼泽仁家购买纪念品

养牦牛、采虫草、挖贝母,精打细算的达洼泽仁把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2009年,他花5万多买了一辆二手三菱车,上县采购东西,接送在县城读书的孩子也方便了。2013年,国道318线由土路变成了油路,“再也不受颠簸之苦了”,达洼泽仁说到。

小的时候自己没读上书,成天放牦牛。现在达洼泽仁家四个小孩都在上学,“不用交学费、吃住全免,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我就是吃过没文化的亏。”达洼泽仁感慨地说。2014年,为了不让小孩成天放牛,自己又顾不过来,达洼泽仁将家中的30多头牦牛全部卖掉,做起了其它生意,但每年1万多元的草原生态补偿等惠民资金他继续享受起在。

让达洼泽仁高兴的是,2015年,村里用上了国家电网的电,他迫不及待地从县上买回家电:有了大彩电,夜晚不用数星星;有了大冰柜,热天也可以吃上牛肉了;有了打茶机,酥油桶也“下岗”了,有了电磁炉,不用烟熏火烤烧水。用他的话说:“有了电,做啥子都方便。”

达洼泽仁的孩子们正在做作业

眼看国道318线自驾、骑游、徒步的越来越多,2017年,达洼泽仁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75平方米带小卖部的小餐馆,还办理了相关许可证,开通了wifi,可惜的是自己没读过书,上不来网,无法在网上推销,但去年旅游旺季还是挣了3万多元。今年暑假,儿女放假,学到知识的孩子与游客交流不存问题,生意也随之好了很多,所以他现在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懂事的孩子学习很好,四郎洛日小学毕业考上县中学网络班、降称卓玛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洛绒尼玛是优秀班干部,让达洼泽仁感到十分欣慰。

2018年1月,达洼泽仁不辛从房上摔了下来,住院花了近3万元,报销了1万多元,这在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扳着手指头数现在的好处:养牛不用交税了、保护草原有补偿、孩子上学不交费、生病住院有医保。“虽然自己不是贫困户,但看到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贫困户的生活也在越变越好了,还是改革开放好啊!现在,全域旅游也开始了,我这个过去的牛场娃也开始吃上‘旅游饭’,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达洼泽仁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