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画

甘孜藏画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甘孜日报   责编:顿珠曲珍



  康巴地区是传统三大藏地之一,以其雄奇壮美矗立于祖国西南边陲。这里一直都是西南各民族迁徙、交往、融汇的走廊。古老悠长的茶马道合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成一方文化福地。正是由于地处汉、藏交界、多民族共存,故在藏文化中又交融了许多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文明的交融和碰撞往往有很强的创造力。所以在藏地美术的创新中,康巴人占得了先机。

  而德格正是康巴藏地的文化中心,德格印经院保存了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涵盖西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德格八邦寺又是唐卡“嘎玛嘎孜”画派重要的传承地,这也成为滋养藏地新美术的无上沃土。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心下,一批甘孜州的少年走进了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他们在五年的学习中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也学习了中、外美术知识,毕业后回到甘孜州工作。这批美术工作者,为康巴藏地美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80年,四川省甘孜州文化馆的仁真朗加和梅定开两位画家在省美协以及州委、州府的关心下,集结了在州内工作的藏、汉画家,组成创作组到德格等地深入生活。创作组以民族班成员为主,包括仁真朗加、梅定开、尼玛泽仁、其加达瓦、翔秋志玛、陈秉玺、格桑益西、洛松向秋、吕树明、益西泽仁、刘登桂……这批画家在德格认真地考察、学习,他们一面到寺庙中去向老画僧学习传统唐卡绘画技艺,一面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组决心探索出藏地美术的新路子,他们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创作理念。题材选择西藏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特别是解放以来的藏地新生活、新面貌。经过反复酝酿,他们集体创作了《岭·格萨尔王》、《扎西德勒》、《一九三六年·朱德会见格达活佛》等三件作品,在国内、外美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均被收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这种兼具传统审美和现代新风的作品被称作“甘孜藏画”。

  在这些作品中不得不提的是集体创作的《岭·格萨尔王》。该画借鉴了传统黑唐卡的色调,画面中心部位是格萨尔王英武形象,四周表现的是 《格萨尔史诗》中主要故事和人物。画面内容丰富、造型多样、色彩绚丽、气势雄浑、深远凝重,堪称经典。而《一九三六·朱德会见格达活佛》则是第一次尝试用藏画的形式来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画面中间是朱德与格达活佛亲切交谈,画面下部是红军长征途径甘孜以及北上抗日的过程。

  之后,仁真朗加、梅定开、陈秉玺、吕树明创作了《雪山儿女》。这是一幅恢弘的画卷。展现藏族人民从历史深处走来,从弥猴和罗刹女生下了藏族先人的传说开始,到吐蕃王朝的兴盛;再后来有汉藏交融和茶马古道的繁盛;及至近代,涵盖了清顺治皇帝赐封达赖和藏族人民抗英斗争等等;再到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和西藏和平解放,雪域升起五星红旗……画面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叙述和康巴人特有的豪迈气概,深受民众的喜爱!

  在集体创作之外,仁真朗加还创作了《藏王松赞干布》;尼玛泽仁创作了《元蕃瑞合图》;格桑益希、洛松向秋合作的《唐东杰布》;翔秋志玛与陈秉玺合作的《十世班禅藏地巡游图》……一幅幅开拓创新、美轮美奂的甘孜藏画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美术界的关注和赞誉。

  甘孜藏画是在传承雪域审美的基础上,巧妙地融汇了西方绘画在造型上的讲究。在构图上强调变化和统一,加入了明暗透视表现手法;同时,又吸收了汉地工笔画的设色和用笔技巧,在色彩上追求对比与和谐。这些作品有着极为新鲜的面貌,整体上仍旧又不失藏族绘画的传统审美。这是从康巴文化这块沃土中嬗变出来的、具有时代气息的藏地新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