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史诗遗迹,增亮文化底色——共和县夏拉草原《格萨尔》文化考察手记

探寻史诗遗迹,增亮文化底色——共和县夏拉草原《格萨尔》文化考察手记

发布时间:2021-07-27 来源:中国藏族网通   记者 :久美多杰   责编:顿珠曲珍

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多人以“恰卜恰”这个地名来代指共和县,这可能是因为共和县府驻地在恰卜恰,也可能是因为共和县还没有诞生之前,恰卜恰早就在那里,仰望着天空,不问西东北南。在对共和这个县名没有形成统一固定的藏语名称之前,我非常理解老百姓的这种叫法。

1.jpg

现在,共和有了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藏语名称——赛钦。我喜欢这个地名,因为,它是一朵花的名字,一座山的名字。那朵花叫赛钦梅朵,那座山叫伦博赛钦。

2.jpg

我在赛钦这个地方工作生活过很多年,先是到青海湖西南岸的石乃亥草原,后来在恰卜恰谷地。站在恰卜恰任何一个部位,你都能看到伦博赛钦神山、龙羊峡电站水库、都塘(塔拉滩)沙漠和夏拉草原。

2021年5月17日,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赴共和县,对夏拉草原的《格萨尔》史诗传说遗迹进行了田野考察。

3.jpg

夏拉草原位于青海湖南山北麓,距离恰卜恰镇二十多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于高山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原,是共和县廿地、倒淌河、江西沟、恰卜恰等乡镇部分村社的夏季牧场。这里有着许多与《格萨尔》史诗人物有关的风物遗迹和景观,当地群众世代崇敬格萨尔王,喜欢讲述史诗中的英雄传奇和人物趣闻,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

4.jpg

在当今社会里不太看重物质金钱的那些人眼里,这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格萨尔》史诗和其中的各种人物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刻的印象。分布在夏拉草原的《格萨尔》文化遗迹,虽然都在高海拔地区,但是,到了夏秋季节,这里水草丰美,牛羊像天上的星星,风景十分优美,不同于其它草原,适合人们观光旅游和文化探寻。”来自附近廿地(er  de)乡牧村的老人尕智今年85岁了,白玛、扎西、堪洛三位也都是奔八十的人,他们对挖掘和保护当地《格萨尔》传说遗迹充满了期待。

5.jpg

从小受到《格萨尔》史诗文化熏陶的廿地乡羊荣村的密咒师安垮太(nam  kha  tar)和江西沟乡的白玛旺扎带着我们实地察看格萨尔王煨桑台、格萨尔王足印石、格萨尔王拴马石、格萨尔王坐骑蹄印石、格萨尔王神犬足印石、格萨尔王马圈、格萨尔王金甲和头盔、格萨尔王母亲驻地、辛巴三石灶、超同帐篷、多布钦拉则等传说遗迹和景观,使我们对当地《格萨尔》文化资源、风物遗迹、人文环境有了直观的了解。在考察途中,安垮太说:“我只上过小学,在成长过程过读了不少《格萨尔王传》,也去别的州县学习过宗教方面的经典教义仪轨知识,看到其它地区对《格萨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再想想自己家乡面临消失的《格萨尔》文化,头脑里就产生了要为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的想法,所以我和其他几位有共同志向爱好的人士一起在做这项工作。”热衷于《格萨尔》文化研究的石乃亥镇很有名气的说唱艺人项秀才让介绍说:夏拉草原的《格萨尔》人物传说和自然遗迹只是雪域高原浩如烟海的《格萨尔》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有着与其它地区文化不同的特点,遗迹所处位置和形状都与我在《格萨尔》史诗中看到的相吻合。

6.jpg

重视我们这次考察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海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赤松太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角巴东主、看太、索南卓玛等在座谈交流中认为,积极保护以传说遗迹为代表的《格萨尔》文化,培养非遗传承人,让他们成为史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主体,让《格萨尔》非遗走进校园、面向社会,可以拓展本地《格萨尔》文化的对外宣传和弘扬。通过节庆民俗活动,比如赛马(牛)会、射箭比赛和影视多元媒介等方式来提升非遗文化氛围,可以有效地保护《格萨尔》文化生态,还能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著名《格萨尔》研究专家角巴东主先生应邀参加了考察。他在多年前撰文介绍过夏拉草原《格萨尔》文化,把传说遗迹与史诗中相关记述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次考察,他认为,在夏拉草原发现这么多《格萨尔》文化遗迹,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应切实加以保护并进行大力宣传。海南州和共和县相关部门应该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组织力量撰写研究论文和相关文章,搜集和拍摄更多图片资料,整理和编辑出版有分量的书籍。当地《格萨尔》文化保护者和参与文化保护挖掘的群众要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不夹杂个人感情和信仰,不借《格萨尔》文化之名谋取私利和沽名钓誉,坚持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为保护传承弘扬《格萨尔》文化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夏拉草原上一会儿冰雹乱蹦,一会儿雷声惊云,一会儿雪扯经幡,一会儿风抽面颊,太阳像挂在天空中的圆形的冬季,它纯粹是个摆设,不敢温暖我和我的同事们。

7.jpg

娘吾才让说:在共和县夏拉草原发现的《格萨尔》遗迹和传说将会为《格萨尔》文化增添新鲜内容。共和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呼应,特别是这里的《格萨尔》文化与山水相连,与民间血脉相连,地域特色浓郁,传承形态多样。在民间习俗、宗教信仰、日常生产中处处体现着《格萨尔》深厚的文化印记。

索加本说:共和县夏拉草原的这些《格萨尔》传说遗迹,人们对奇山怪石想象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风物传说,许多内容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相吻合,不仅有《格萨尔》文化的特征,而且有丰富的地方文化特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弘扬地方文化的价值。

黄毛草说:共和县夏拉草原发现的《格萨尔》遗迹的传说故事内容相互连贯,大部分囊括在《郭岭之战》的故事情节当中,有利于开发以故事为线索的旅游景点;《格萨尔》史诗产生的地理环境而言,夏拉草原恰好适合《格萨尔》的传承和发展;夏拉草原与州府所在地距离较近,是夏季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如果能举办与《格萨尔》文化相关的活动,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10.jpg

巷欠才让说:传说遗迹是《格萨尔》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民间以不同的方式在传承和保护。共和县夏拉草原有很多《格萨尔》传说遗迹,这些遗迹是民间艺人和文化爱好者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努力而得到了保护。挖掘抢救这些传说遗迹,不仅扩充了《格萨尔》文化,而且丰富了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9.jpg

共和县夏拉草原的《格萨尔》文化遗迹相对集中,数量较多,特色鲜明,与《格萨尔》史诗中有关内容吻合,又跟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信仰习俗密切相关,具有很好的文化保护价值、资源挖掘潜力和旅游开发前景。目前,廿地乡的安跨太和江西沟乡的白玛旺扎等《格萨尔》文化爱好者自觉担负起文化遗迹保护的重担,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但是 ,全凭一己之力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当地《格萨尔》文化遗迹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突出“非遗”主题,坚持“文旅”结合,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建设格萨尔文化保护和展示中心之类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文化展演和交流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格萨尔》文化传承方式;鼓励动员各方人才和资金,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当地格萨尔文化产业发展;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让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为《格萨尔》文化的保护传承助力;在壁画、唐卡、雕塑、石刻、藏戏、歌舞、民乐等传统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途径对《格萨尔》史诗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整、系统、可转换的永久性数据库;对全县《格萨尔》文化进行摸底调查,对现存遗迹遗物、说唱艺人、戏剧歌舞、民间信仰、书籍整理研究等采取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工作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和传承,全方位、多角度、各层面展现共和县独特的《格萨尔》文化,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增添光彩。

石乃亥草原上的《格萨尔》说唱传统由来已久,记得那时候,在每年一度的农牧民运动会(也称赛马会)上,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比赛活动是《格萨尔》说唱,来自各村的优秀说唱艺人们轮番登台表演,很受群众的欢迎。经过长期的坚持,他们传承了文化,保护了非遗,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人。现在,他们已经成立了青海湖《格萨尔》说唱协会。这次考察活动期间,说唱协会会长项秀才让带领格扎、尕玛加、才让顿珠、群培等艺人,专程来到夏拉草原向牧民群众进行了《格萨尔》说唱表演,把在场所有人的心带回了格萨尔王的时代。

夏拉草原《格萨尔》文化与青海湖东岸的喜马拉登《格萨尔》文化,北岸的达玉《格萨尔》文化、西北岸的刚察《格萨尔》文化、多拉(祁连)《格萨尔》文化,西岸的天俊《格萨尔》文化,西南岸的石乃亥、黑马河《格萨尔》文化共同构成了环青海湖《格萨尔》文化。博大精深的格萨尔文化有待更多的人去抢救和挖掘,为这一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增添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格萨尔》文化无处不在,各地重视程度千差万别,突出特色,顺应时代发展,抢救保护和创新传承任重道远。

在龙羊峡电站大坝蓄水后被淹没的原来曲沟乡的各个村落里,肯定有丰富的《格萨尔》文化,但是它再也无法回来;广袤的都塘(塔拉滩)沙漠深处,据说这个能够连续推移沙土、刮走或掩埋草木植被的常年不息的风,源自格萨尔王北征途中遗忘在那里的风囊;夏拉草原上沉睡已久的传说遗迹和自然景观,终于在附近青海湖畔旅游观光客的吵闹声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伦博赛钦神山见证了过去和现在,而未来的任何精彩与所有平淡,也必将会被它详细记录在史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