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的藏式“打火机”——火镰

古人用的藏式“打火机”——火镰

发布时间:2019-06-28 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编:顿珠曲珍

茫茫荒原,风雪杂飞,皮裘加身,仍觉寒意侵体。悬釜取火,保温取暖,恶劣生存环境,亦可抵制饥寒。火镰之存在,为藏族人民生存、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格萨尔降生篇》中记载,人们采取各种树枝,杜鹃花,柏树,红柳等一百驮,筹集起来,举行煨桑,格萨尔的神圣火镰打出吉祥之火种,引燃祭神的树枝。火镰,于藏族群众来说,是神圣的。

图为四川省甘孜州博物馆展出的火镰。火镰的外形,像扇形小提包,由装石英石和绒草的小袋子、打火的铁刃组成。千年时光,藏族群众已把火镰的制作工艺发挥至极。摄影:孔夏

摩擦起火 受风生焰

火镰,又名火刀,是人类在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取火工具,看似土笨,却很实用,其突出的优点是便于携带,且阴雨天也不妨碍炊饮涉猎时使用。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火镰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再将冒烟的艾绒包在干细茅草中,使其受风生焰,加上干枝劈柴,便可烧火煮东西。由于火镰取火方便、效率高,成为中国古代广泛使用的人工取火方法和工具。


图为四川省甘孜州博物馆展出的火镰。摄影:孔夏

实用转装饰 拾忆民俗文物

历史上,易燃、可以携带且不易损坏的火镰为生活在高寒阴湿的藏族农牧民群众立下了汗马功劳。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火镰多成为收藏家的收藏品。

但也有不少人,不愿丢弃这件古老而代代相传的宝贝,将它赋予新的生命,那就是将其实用性“转型”为装饰品。这种造形特异,美观大方的藏式火镰装饰品,佩挂在彪悍的藏族小伙子身上,透露出了一股远古的质朴和神奇。

图为四川省甘孜州博物馆展出的清代皮质嵌珠打火镰(一级文物),形如镰刀,镶嵌玛瑙、红珊瑚、绿松石等宝石,极具奢华之气。摄影:孔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曾使用钻木取火、火镰打火、火柴点火、打火机打火等多种方式取火。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火镰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如今,兼具实用和收藏价值的火镰已成为一种记忆,但它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国西藏网 记者/孔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