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人到扶贫“第一书记”:他用脚步丈量大地 用汗水温润热土

从新闻人到扶贫“第一书记”:他用脚步丈量大地 用汗水温润热土

发布时间:2020-01-09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查看青稞长势

查看村民家的青稞收成情况

召开村民大会,宣传产业发展思路

藏地阳光网讯:(通讯员 王永霞/供稿)中共甘孜县委宣传部 13990479528可能是电话号码,是否拨号?

“这是我们新建的广场,有近800平方米,这边的路灯是去年安装的,文化墙是今年6月份画的,农闲时节,村民们都会出来走走,在这里跳广场舞!”

“这是我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巴伍加,原来居住条件相当差,存在人畜混居情况,经过国家帮扶和自身的努力,现在已经脱贫了!”

1月8日一大早,天很冷,但甘孜县南多乡青卡村驻村第一书记唐书伟却兴奋地说着村里的变化,“来这里5年了,我已经适应了角色的转换,村子在不断变好变美,我心里也美了!”

2015年9月,按照组织要求,甘孜日报社印刷厂副厂长唐书伟前往南多乡青卡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五年。

作为甘孜日报社的一员下乡采访是常事,从事新闻多年的唐书伟同样如此,但驻村不同于采访,身份的变化让他对自己的扶贫生活充满期待,“以前跑新闻也天天下基层,当了第一书记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基层。”唐书伟感慨的说,“开始那个月没干别的事,主要就是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了解情况。”刚来时,一个人都不认识,语言也不通,就邀请包村干部刘海燕或村支部书记泽仁康珠给我当翻译,每天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与群众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现状,倾听他们的所想所需,一面掌握重点贫困户的情况,一面了解农户对脱贫路子的想法。每天回到宿舍,会发现衣服都被汗溻出盐碱。

村支部书记泽仁康珠告诉笔者,“白天,唐书记奔忙于各个贫困户家中,一户一户地摸底子、查实情,常常在路边、在田坎、在地头,看见他主动与村民们聊天拉家常话农事;下午,他会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会研讨可以采取的脱贫办法;晚上,他在台灯下埋头整理《驻村日志》,详细记录下贫困户的困难情况,可以采取的脱贫办法以及撰写青卡村脱贫发展思路,不到40天,唐书记就把全村39户非贫困户和5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摸了个透。”

随着日记本越来越厚,村子的情况也渐入佳境。青卡村距县城6公里,全村现有住户44户、193人,2014年识别有贫困户5户38人,贫困发生率为19.1 %;全村193人中有A类低保9户32人、B类低保5户31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村人均纯收入2100元等,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案。

底子薄、困难多、产业弱,贫困率委19.1%,面对这一“烫手山芋”,要想实现脱贫奔康,犹如滚石上山。怎么干?唐书伟开始认真思考。他说,“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发展富民产业,让产业发挥持续动力,才能为脱贫奔康提供强力支撑。”经过前期的努力,唐书伟在开展调研50余次后,撰写了《青卡村2015—2020产业发展规划》,梳理了青卡村18个项目申报,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为青卡村脱贫奔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唐书伟深深地认识到“扶贫先扶志,致富靠自己。”靠外力大包大揽式的扶贫只会暂时改变短期现状,却不会惠及长久,好日子是自己干出来的。必须鼓励贫困群众努力挖掘发展自身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释放更多潜能与活力。

因此,唐书伟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村民大会、“4+2宣讲活动等宣传载体,召开村两委班子研讨会、村民大会、夜校培训会等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为老百姓讲解脱贫攻坚政策,脱贫致富典型案例,产业发展思路,富农、强农、惠农政策和现代农业知识等内容,有意引导话题展开讨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润物细无声,慢慢地,“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等这些词语在村民的言谈中多了起来。

经过前期的调研,唐书记发现青卡村土地面积719亩,主要种植青稞、土豆、豌豆等农作物,其中青稞最多,于是他决定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形成完整的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加工、销售等管理体系,成立农业合作社,形成规模化,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村民洛德珠提出,“成立合作社,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入股、怎样开办、怎样运作,开办后怎样管理、如果农副产品销售不出去怎么办、销售好有利润又怎么分配等问题。”

“村成立农合社,每家都可以加入,比如成立青稞种植农合社,那每家可以用现有的土地入股,也可以用现金入股,选出一个大家都信任的人来管理,其他人也可以在农合社务工挣工资,年终如有利润,除去农合社发展资金后,按入股多少进行分配,并且农合社是一个团体,在销售上要比一家一户销售价格上有优势,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所以在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上好处更多。”唐书记耐心的介绍。

经过唐书记的努力,2016年8月30日,南多乡青卡村第一个合作社——青稞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三年的良性运行,带领群众科学化、规模化种植青稞,青稞产量与以往比较增收30%。同时,从青卡村的党员示范工程入手设计并注册商标,利用电子商城来进行产品包装和销售等方法来支持农业合作社,产生了良好效益。

“合作社运行之初,收入还不到3000元,群众分红收入还不高,但创办合作社带来的变化却十分明显,首先是产品变商品,因为封闭落后,村民不懂得把产品变成商品,通过合作社的引导,2016年至今,青卡村出售青稞、糌粑、藏香猪以及出租青卡客栈等累计收入11万元,平均每户建档立卡平困户分红800元。创办合作社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都有增加,关键是转变了群众的观念,激发了群众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和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唐书记认为。

经过努力,2016年,南多乡青卡村实现脱贫攻坚“整村摘帽”。

包村干部刘海燕告诉笔者,“5年了,唐书记和村里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亲切的称唐书记为‘唐哥’或‘唐叔叔’。”

5年的时间,唐书伟和全村贫困户5户38人建立了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写下了近4大本《驻村日记》,还记录了一个新闻人到扶贫干部的心路转变。他告诉笔者,“扶贫,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同时还要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不仅要建设富裕乡村,还要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2020年,他将在产业富民取得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