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雪域高原的“检察蓝”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高山——雪域高原的“检察蓝”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高山入户走访贫困户

藏地阳光网讯:(甘孜县级融媒体中心 向巴友珍/供稿)从业以来,他恪尽职守、忠诚履职,将自己打磨成捍卫公平正义的一把利剑;身着检察蓝,他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化身为护佑一方百姓安乐生活的守护神。他叫高山,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干警,更是一名让群众无比依赖信任的贴心公仆。

201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接到脱贫攻坚的任务后,高山提出要去“啃最硬的骨头”,他来到了甘孜县泥柯乡昌古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待就是2年。 在前往村里的途中高山告诉记者:“刚到昌古村的时候,刚好是个下雨天,乡上车子送我下来的,下车的时候看见满地的牛屎,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空气里都是牛屎的臭味。直观感觉就是当时的村子没人管。整个就是脏乱差,村干部没有发挥作用,村里还是延续过去的家族模式,当时村民们的生活十分困难。”

昌古村全景

甘孜县泥柯乡昌古村行政村距离甘孜县城130余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全村67户299人,其中低保户22户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75人,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是甘孜县最偏远的一个重点贫困村。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初到这里的高山还是被当地的贫困情况震惊了。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得过且过,将就工作两年,另外一条路是向深度贫困发起挑战,迎难而上,彻底改变昌古村的现状。高山讲到:“当时,我想到了我是一名党员、一名检察干警,想到了来参加援藏脱贫攻坚的初衷,我没得退路,只能选择第二条路。那就是转变村两委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帮助昌古村的贫困群众脱贫,彻底改变昌古村的面貌,在脱贫攻坚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为我们检察人争光。”

组织村两委干部进行政策培训

组织召开支委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困境,高山没有盲目的采取行动,而是制定入户调查计划,带着村干部逐家逐户的上门走访,全面摸清村里的情况,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座谈,分析问题的根源,讨论解决的办法。经过深入的走访调查,高山总结发现,昌古村的贫困与落后,表面上是历史、交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实质根源却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群众对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缺乏认识、对脱贫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脱贫内生动力严重缺乏。昌古村村支委委员西洛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这个地方离学校和县城都很远,路况也不好,无水、无电、无信号,若到乡上和县城办事,连车子和摩托车都没有,而且还有小偷,有打架斗殴的现象经常出现,村干部们不落实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村干部和党员之间不团结,导致有工作都开展不了。”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高山提出在昌古村开展《强化基层党建“五项创新”助力脱贫攻坚》项目试点,推动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高山的带领下,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先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主动参与脱贫的内容动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巩固,也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在高山提出的党建“五项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下,昌古村从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一跃超过了5000元,2019年昌古村按期高标准实现脱贫摘帽。如今昌古村的变化,让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变的不仅仅是房子、道路这些物质的东西,更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审美情趣以及观念意识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昌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卓呷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收益者,一说到家中的变化,卓呷就激动的竖起大拇指说道:“卡卓、卡卓,非常感谢习近平,党和国家是我们的恩人,现在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住上了宽敞的房子,路、水电等各方面都变好了,也没有什么困难问题,还有就是医疗和教育等各方面也都大大改善了,非常感激,真的特别感谢!”

高山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家义务劳动

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

在高山的带领下,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彻底改变了模样,按期实现了高标准脱贫摘帽,人们都过了上幸福的生活,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脚上沾有多少泥,心中便沉淀了多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