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程序

丧葬程序

发布时间:2014-06-29

 


      



藏族一般称“丧事”为“若勒”。由于受宗教观念的影响,丧葬习俗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对以护持死者灵魂超度为主的丧葬仪式,亦称“辛却”。
        在藏地,由于地域不同,丧葬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丧葬方式中有明显的等级制,这是相同的:最高级别是塔葬,其次是火葬,最流行的是天葬。一般程序是:人在弥留之际或一落气,立即请一位修行有成德高望重的喇嘛,活佛念经,超度灵魂。这一仪式藏语称“坡瓦”(开路,人初死时诵咒使死者灵魂往生净土的宗教活动)。同时派人通知亲属及近邻。此时,家里的所有亲属只能悄悄哭泣,不能嚎啕大哭。据喇嘛活佛解释,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刚一死,灵魂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帮助,要诵咒引导灵魂往生净土。要是亲属们大哭大喊,死者灵魂就得不到安宁,一时烦乱,就会糊涂,这样诵咒超度也就没用了。喇嘛活佛念完超度经,即请他们卜卦确定葬法和葬日(喇嘛活佛主要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死因、日期等卜卦确定)。待喇嘛活佛确定葬法后,由几位长者用温水或药水(泡有香料、藏红花、冰片等)替死者擦洗一遍,然后在死者的眼、耳、鼻等孔隙中塞满鲜酥油或在口内填塞碎金、碎银、珊瑚之类。再根据确定的葬法,穿衣或用白氆氇(解放后用白布或白绸)缠裹。
死者一般停放在楼下堂屋内,或小经堂一角。尸体停放在门板、木板或小经堂一角的湿土上(头枕石板、遮上布幕)。(牧区停放在帐篷内田土坯垒垫的木板之上)。一般停放三天,尸体的头部要摆几盏酥油灯(这一仪式藏语称“呷麦俄徐”即供灯回向,意为亲友为死者燃灯供神祈祷超度)。几盘日常食物。在死者脚部置瓦罐内烧柏枝、檀木、糌粑。尸身上盖一幅白布单。家里有人谢世,无论用哪种安葬方式,但出殡的日子和山向都由历算僧人根据亡者和遗眷的生辰属相,死者辞世的年月日时辰、星曜相符等天文五行算法来计算决定。据说推算凶吉是为了遗眷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也是对死者的安慰。出殡时间一般在过世的3至7日内,这之前,亲友、同村人都携带粮食、酥油、银钱等物前往死者家表示哀悼,带来的奠仪均用在献供、布施方面。室内停灵期间,禁止家猫接近,这期间,家里养猫的或将其拴在家里,或送到别人家拴养。出殡之日一般动身很早,最迟不过午;只有男子才许送到墓地;与死者同属相、同生日的人不能去送葬。送葬时,不管用担架或者直接背着送葬,每一位送葬者都互相轮换着背,没有背死者的专人。据说,每一个送葬人都必须背几步死者尸体,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最后告别。路上不能休息,也不能把死者放在地上。守灵期间,村内男女老少都自行前来帮办丧事,念“麻尼”。特别是出殡前一日晚上,全村各户至少来一人,大家在死者家静坐一夜,表情严肃认真,默默喝酒,吃茶,为死者祈祷。有的地方,人一死,要立即请人画一张死者坐在莲台上的遗像,藏语名“擎浆”,即灵牌,前放供品,喇嘛围像念经。念完四十九天后,将像烧掉。
        为死者超度念经,根据藏传佛教《度亡经》规定,要念七个周期,即七七四十九天。(这是因为,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个整体,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认为人死后,其生命同宇宙生命相融合,然后根据自身内部所孕育的业力再次从死向生进行流转,大多数人的业力要经过七个周期的诵咒才能使其灵魂往生净土,所以要念七个周期)。所请喇嘛的人数,按死者家庭经济情况,少则一、二个人,多则几十人。对他们的供奉,农区一般是实物或货币。牧区一般是奉送配备有鞍辔的好马一匹,氆氇一匹。总之,家境再穷,也要将家中最贵重的东西供作“普打”(意为给念开路经者的供奉)。居丧期间(一般是四十九),禁忌杀生,只吃别人杀的牛羊肉;遗眷女人不梳头,不洗脸,男人不修面不理发、不佩带饰物;不串门;不嬉笑;更禁止参加喜庆或娱乐活动;当年的年节不访亲友;即为节哀,更主要的是让死者灵魂安安静静更快往生净土。对死者不叫生前名字,只称亡人。为了纪念死者,有些地方死者家中往往花很多钱请人画一张根据卜卦所要祈求,为超度死者脱离恶趣往生净土的上师三全像,供奉在家。这种超度像,藏语称为“结答”。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普及,观念的更新,近年来许多丧葬禁忌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已经逐渐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