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地区民间祭祀信仰

嘉绒地区民间祭祀信仰

发布时间:2015-09-17

  

藏族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始终纵横交错地表现出许多具有信仰色彩的民俗事象。这些民俗事象,或表现在行为上形成了某种手段或仪式,或表现在口头上形成了一些信仰的语汇或口头文学,如神话、魔法故事、仪式式歌谣和祝辞等,或表现在心理上形成了影响精神生活的某种力量。这些信仰民俗事象,都是从藏族原始思维的原始信仰中不断传承变异而来的民间思维观念的习俗惯例。这些信仰习俗惯例,受到了藏族的信奉,甚至成为支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煨桑
  《新唐书•吐蕃记》记载:古代藏族“重鬼右巫,事羝为大神”。羊原 羝即有角的羊,在古代本波教流行时期,羊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在现存的古藏文敦煌写卷本中有这样的“颂咒”:“遮庇羊玛尔瓦啊,你是没有父亲的父亲,没有母亲的母亲!”羊在那个时代,是作为人类家庭中的一个特别的偶像来看待的。古老的本波教葬仪之一,就是要用白面粉和酥油塑一只羊作为祭供品,认为只有羊才能伴随死者通过充满艰险的死人国到达天国,只有羊才能“遮避”死者的灵魂免遭鬼怪的侵扰。在更古老的时代,甚至要直接杀许多羊作为祭供品。
 
  对羊的崇拜和祭供羊的风俗,在藏族中源远流长,十分普遍。祭供羊头主要在十月十三日或十一月十三日,这是纪念英雄阿美日果冬的日子。用面粉或糌粑做成羊头,面粉做的还要蒸熟,供奉在阿美日果冬的画像面前。同时祭供的还有做成其它形状的面塑,但以羊头为主。
 

祈愿五谷丰收的墙壁图案
  祭山神是平时主要的祭祀活动。虽然作为一种原始信仰,这种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但其基本内容,却停留在最初的原始阶段。这一习俗可能是藏族保留得最久,也最完整的,祭祀也是最频繁的。
 
  每天早晚,要在每家人屋顶的小塔煨桑,祈求山神为这一家人带来吉祥平安。每一月的初一、十五要到山头上的嘛哩堆堆上煨桑。四、五月份是祭祀山神的主要季节,全寨子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插嘛哩旗,插供山神用来战胜恶魔的箭。煨桑的规模较大,已不是只焚烧柏枝了,而是堆一大堆祭禾,要使烟雾越大越好。村民们用净过的手,朝火堆里撒青稞、糌粑、面粉,并请喇嘛念经。在祭祀山神的活动中,凡是近期内家中死了人或者到过死者家中的人,是不能参加祭山神活动的,认为这两种人到了祭祀现场,祭祀就不灵验,会下冰雹。偶有人犯了规,必须重新进行一次祭祀活动。
 
  祭灶神也是藏族的主要祭礼活动。在藏族中有一条数千年遗留下来的规矩,计算土司头人管辖的百姓户数,是以每户一只铁三脚为准的,这种铁三脚不准买卖,如果新立一个户口,由土司或头人发一只铁三脚和一份地,土司头人就按此派乌拉和收粮款。铁三脚亦可由婚嫁渠道作为陪奁,有一只铁三脚就意味着新立一个门户,并由此这户人就有了一位灶神护佑。灶神的位置在铁三脚的右上角,没有神像,只立一块石板或留一孔小洞代表灶神,每天吃饭或喝酒,都不能忘记挑一点饭食或洒一点酒在灶神的方位,以免灶神生气,一生气,就会给这家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节日、婚丧等重大活动中,在开坛饮咂酒时,必须先用中指蘸酒弹三下。第一下弹向天,表示祭祀天神;第二下弹向地,表示祭祀山神;第三下弹向右边,因为那里是祖先的位置,祭祀亡故的祖先。
 
  嘉绒地区在乾隆皇帝平定金川以前,有祭祀索乌洞的风俗。索乌洞的位置在今金川县万林乡延伸向今小金县的峡谷深处。据传说,这是一个很深的崖穴,在人类起始之初,嘉绒藏族就是从这个洞穴开始繁衍的,这个洞穴就是“达乌达妥”的家。“达乌达妥”即男女祖宗之意。据说洞中有脚、手印迹及马蹄痕迹,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到这里祭祀祖先神灵,把珊瑚、玛瑙一类的贵重珠串献给索乌洞,并献哈达和家中死者的衣服,表示死者回到了祖先那里。显然这是藏族的祖先崇拜遗俗,相信祭祀了索乌洞的“达乌达妥”,就可保一家人平安幸福。索乌洞的祭祀活动在近代已不再进行,但是,藏族这类祖先崇拜的祭祀却在许多活动中都有表现。 

  狗在藏族生活中,是最密切的伴侣,占据着特殊地位。在民间传说中,许多与狗有状的故事,都把狗描绘成给人类带来运气、幸福的动物。《青稞种子的来历》大意讲,在很古老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食用植物种子,只吃肉食和水果。有一个名叫“布拉”的王国,有一位王子叫阿初,为了求得青稞种子,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山神日乌达,山神告诉他,只有蛇王那里才有青稞种子,但守卫极严,偷青稞种子的人,一旦被蛇王发现,就要把他变成一只狗。阿初毅然告辞山神,跋山涉水,到达蛇王统治的地方。正当他偷到青稞种子返回布拉国时,被蛇王发现,立刻把阿初王子变成一只黄狗。但阿初还是带走了青稞种子,把青稞种子播进泥土,从此藏族开始播种青稞。最终的结局,是阿初王子赢得了一个叫俄满的公主的爱情,因此而破除蛇王的巫咒,重新变成英俊青年,同俄满成了亲,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歌颂狗的故事,在白马藏族中也有类似的传说《大年初一先敬狗》,讲当天神惩罚不爱惜粮食的人类降下冰雹,是狗勇敢地冲进冰雹中抢救庄稼,天神感念狗的精神,才给人间留下了青稞种子。
 
  藏族除了十分爱护狗以外,捏糌粑时,先要给狗扔一坨;杀猪宰牛,也要先割一块肉扔给狗吃。这一些举动,都具有祭祀的性质。
 
  神奇的“十三”信仰。十三这个数字,在西方被当作最不吉利的数字:十三人不能一起吃饭、出游、乘车;旅馆房间不能编十三号,楼层不编十三层;出门尽量避开十三日等。但是,藏族却特别偏爱十三这个数字。
 
  与“十三”有关的节日,一年中就有好几个。二月十三是“代汝”节,祭祀“阿美日果冬”菩萨,祈求神灵保护庄稼。四月十三是“司娘乃”节,即“哑巴会”。七月十三祭山神,到山上煨桑。十月十三金川等地过小年。十一月十三小金、马尔康等地过小年。
 
  在嘉绒地区,献十三样礼品,被视为最高礼节。在十三样礼品中,规定哈达、琼丕(大酥油灯)、白海螺及摆在礼品末尾的压轴礼品少不了一匹好马或50两白银。这种礼节只有土司头人婚礼和迎送最尊贵的客人,如大喇嘛、活佛及军、政界要人或极有影响的商贾时才使用。十三样礼品要举行专门的摆礼仪式,以示隆重。祭阿美日果冬神,要做十三个依照羊头、月亮、星星等各种形象的糌粑和面粉馍馍,供奉在神的面前。
 
  十三这个数字在藏族中使用得如此普遍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日子,其原因,据说与古代的一位英雄有关,这位英雄就是阿美日果冬。在很古的时候,人与神和妖魔鬼怪杂居在一起,人类经常受到鬼怪的骚扰,甚至常常被鬼怪吞食。正当绝望的时候,部落中诞生了一个叫阿美日果冬的神,他消灭了妖魔鬼怪,并发誓每到十三这一天,他就到各部落巡视,保护人们免受鬼怪侵害。因此,十三这个日子就成了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宁的吉祥日子。推而广之,十三这个数字也就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数字了。所以,在颂词中,认为“十三是南斗七星明亮之日,是圣教宏发的吉庆之时”。在卜卦中,凡遇十三日,都是大吉大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