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神秘的藏式药泥面具

揭示神秘的藏式药泥面具

发布时间:2016-04-19


药泥面具也叫藏式药泥面具,这是一种藏药和中草药研磨成粉和泥土掺和而成的面具制作手艺。药泥面具有着不腐烂、不褪色、不污染等特性,在藏族文化中,药泥面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由于它的传承过程千百年来靠的是口口相传,所以至今没有完整资料。

  药泥面具起源于1300多年前一个美丽传说,在松赞干布执政期,一位虔诚的老妇人在去寺庙烧香时意外引起了大火,烧毁了寺庙。大火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决定重建寺庙,文成公主意识到人们在烧香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火灾,于是思考用其他方式代替香火,很快文成公主想到把名贵藏药,中草药、香料、宝石混合在泥土里支撑泥塑像和面具,经僧人念经加持后供人们供奉,从那时起,药泥面具在藏族宗教文化中有了特殊地位。
  四龙降泽是一位制作药泥面具的传承人,家住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从小他就对药泥面具有着浓厚兴趣,他学了五年泥塑,过程吃尽苦头,嘴巴上的疤痕就是师傅惩罚他时用木块砸伤的。经过几十年不断学习,掌握了扎实的药泥面具制作手艺,还将现代美术元素融汇到这项古老艺术中,使药泥式面具的品种一下子从过去的十余种,发展到现在的近二百种。
  药泥面具的形象以格萨尔王和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为主,其中又以玛哈噶拉、骑狮护法大将军、吉祥天母为主要代表,每个护法神面具五官尺寸大小与表情在制作过程中都有着详细规定,脱胎的面具有很多不同,有些是做完全的全套头,有些是做半套头,有些做得是面罩。四龙降泽做的是面罩式。药泥面具制作过程非常神圣、神秘,其制作工序复杂精细,要经过取土、和泥、泥雕等十多道工序,制作工具以自制木具为主,多达二十多种。
  制作药泥面具首先要制作的是药泥,药泥所用的泥土和水来自于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取水前还要经过僧人诵经,取水过程虽然艰辛,但这也能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藏族人将泥土分为雌雄两种,白土为雌,粘性较差,制作的面具较为脆弱;红土为雄,粘性较好,制作的面具坚硬厚重。一个有经验的面具手艺人会将红土和白土按照一定比例搭配使用,这样制作出来的药泥面具结实耐用,并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药材和香料是药泥面具重要成分,制作面具的藏药和中草药达一百多种,随着气候变化,许多草药越来越难以寻到。
  然后将藏药、香料以及宗教圣物绿松石、红珊瑚等称量后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泥土之中,这也是制作要你面具最为重要的一步,药泥配方必须按照严格比例要求,决不允许私自配制。如果比例合适,面具就会散发出香味,甚至在很远就能闻到,如果比例不合适药泥就会散发出恶臭的气味。
  药泥和好后要埋在地下7天,直到香味溢出。药泥面具采用无模制作工艺,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以直接用捏制不同面具的雏形,雏形捏出后要用一种专用工具进行打磨。
  面具打磨好后要经过几天晾干,而上色则是药泥面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着色原料采用的是高原特有的天然矿物质,这种矿物质不会封闭药泥面具的香味,而用现代工业颜料绘制的面具由于化学气味过重,药泥面具香味得不到充分散发。
  千百年来,药泥面具传承的不仅是这门制作工艺,更是人心与人性。坚守原则,并不忘创新,传统手艺才会得以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