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艺术特色

藏戏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6-05-17

(一)表演场地和道具、唱腔

  表演场地不要舞台,只要有个空地就可演出。
  乐器主要有鼓、铃、钹伴奏,演员出场边舞、边唱(领唱、伴唱)。表演技巧有40多种。
  演员要化装抹粉,但很简单。有带面具的,也有不带的,主要根据剧情而定。
  唱腔高亢、嘹亮,多为拖长腔,并有合声帮腔。唱腔有男、女、老、幼、哀、乐、悲、欢等不同格调达20余种。其中有长调、短调、反调、悲调、欢调为常用调。
(二)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出场段落)可分为三部分:
  开场戏叫顿或称温巴(即猎人或渔夫),一般为3至7人。手持弓箭、头带面具。顿为出场或开场之意。
  正场戏称雄,是全场演出的主体内容。
  结尾称扎西,即吉祥。是正戏结束后,向观众祝福吉祥的歌舞。
(三)表演技巧动作
  藏戏表演技巧是从人们的劳动姿态中吸取、提炼和发展的。共有40多种技巧动作。最基本的两种技巧动作是男性表演技巧和女性表演技巧。男性技巧是在古代男子射箭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女性是在捻毛线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
  这里的男女动作是指基本动作或出场时的动作,其他技巧动作按其剧情发展变化和剧中人物的角色形象和个性而变化,通常有九种表演技巧:
  媚态、英姿、丑态三种为身技;猛烈、嬉笑、威严三种为口技;悲痛、愤怒、和善三种为眼技。
  演职员分演员、介绍剧情、音乐、服装道具和喜剧(小丑)者五种。
(四)面具色调与人物性格
  藏戏面具(脸谱)造型和色调上区分人物的善恶或属性。
  面具大体上分白面和蓝面两大类。这两大面具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物:
  深红色代表国王,浅红色代表臣相,黄色代表高僧,蓝色代表猎人,绿色代表女性,白色代表男性,黑色代表反面人物,半白半黑代表两面派人物。王子、公主、仙女、王妃等人化粉妆,乞丐脸涂糌粑面粉,妖魔(坏人)涂锅灰等。
  藏戏面具及脸谱,各地区有细微的差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藏戏面具脸谱与宗教跳神舞用的面具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本文摘自:藏族通史——吉祥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