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县简介

德钦县简介

发布时间:2015-10-20


   德钦县,是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维西县西北境,旧属维西县,面积759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6万人。德钦县有着美丽稀奇的自然风光,充满藏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古朴剽悍的民风民俗使人们对这里无比神往。从古至今,曾在达块土地上留下边足迹的中外游客,把这里誉为“雪域圣地”、“歌舞之乡”,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族也被称为"生活在诗中的民族""生活在神话中的民族"

县城简介

   德钦县总面积7596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升平镇,邮编:674500。代码:533422。区号:0887。拼音:Deqin xian。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跨东经98369933分,北纬2733分,2915分之间。西南与维西僳僳族自治县、怒江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西藏的芒康、左贡,察隅县山水相连;东南同四川的巴塘县、得荣县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县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7596平方公里,辖六乡二镇、41个村民委员会。县境内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僳僳族等,藏族占人口总数的8031%。德钦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腹地。雪山突傲,大江蜿蜒,林海苍茫,峡谷深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显示出独特诱人的魅力。德钦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全县75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雪山、冰川、峡谷、草甸、湖泊和多样性生物构成绮丽的自然景观,以神秘奇异的宗教文化,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别开生面的习俗礼仪,优美和谐的音乐舞蹈,独特的饮食风味等,绘成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藏民族风情画。是云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为旅游潜力最大的市场。1997914日,省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半个多世纪以来世人苦苦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而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腹地的德钦,是迪庆“香格里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景观就在德钦境内,那金字塔形的雪山,“月亮”峡谷与“香格里拉”的寺庙等等所组成的“梅里雪山景区”,已成为云南旅游皇冠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德钦汉译为“极乐太平”,境内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汉泽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北连西藏自治区阿东格尼山,南与碧乐雪山相连接,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称“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从卡瓦格博脚下6000多米的极寒冰雪线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处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中,全长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现代冰川。加上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地质活动中形成的无数崇山峻岭,使这块圣地成为一片奇妙无比的风景线。

   德钦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水能蕴藏量为41.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74万千瓦;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矿点和矿化点89处,预测远景储量铜250万吨(最大的里农铜矿已获远景储量132万吨);铁矿2000万吨;石膏约亿万吨;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世界稀有;畜牧、生物、药材资源富集。美丽稀奇的自然风光,充满藏文化氛围的人文景观,古朴剽悍的民风民俗使人们对这里无比神往。

   德钦县是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农业县,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境内有气势磅礴、巍峨耸峙的以梅里雪山为著称的雪山群,有幽深迷人,如镜似玉的高山湖泊和草甸,有金碧辉煌的庙宇神殿和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素称“歌舞之乡”。德钦又是珍稀动植物的天堂,是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1372年)至正德三年(1508年),德钦为招讨司磨几勘(芒康)与万户府(巴塘)的管辖区。明正德四年始(1509年),德钦为云南省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定占领,时称阿德酋。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木氏土知府,德钦为蒙古和硕特部控制范围。

   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康熙四年(1665年),德钦归属西藏统属范围。

   康熙五十八年(1719),巴塘为清朝控制管辖,巴塘设正、副土司,德钦复归巴塘管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勘定川、滇藏界。德钦由四川省(巴塘管辖)划归云南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设阿墩子弹压委员(委员夏蝴),归维西通判节制,后试设县未果。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改设阿墩子行政委员会。任行政委员会官员者先后共12人。中华民国21年(1932年),改设阿墩子设治局。中华民国24年,以“德钦林”(林:藏语,意为寺院)之音,改称为德钦设治局,辖燕门、云岭、佛山和升平镇。

   1950520日,在升平镇召开德钦和平解放庆祝大会。中共丽江地委派出的随军代表接管德钦县参议会和设治局,建立县级人民政权机构——德钦县设治局,隶属丽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25月,召开德钦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德钦藏族自治区及自治区人民政府。195512月,在德钦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将德钦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579月,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由丽江地区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建置。


地形地貌

   德钦县全境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地形地貌复杂。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山山脉,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的刀形,南北长约188公里,东西宽约68公里。按海拔高差划分,地形可分为三类,一类的高山河谷区,地处海拔1800米至2400米之间,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沿岸小甸及缓坡;有153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28.75%;二类是山区,地处海拔2400米至3000米之间,有293个自然村,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55.07%;三类是高寒山区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有86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16.16%,由于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决定了其特点为“峰峦重叠起伏,峡谷急流纵横”,境内怒山、云岭两大山脉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闰子雪山、白茫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最高海拔为卡格博峰(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被藏民奉为神山,最低海拔为燕门乡南部澜沧江边1840.5米,县内平均海拔为4270.2米。


水文特征

   德钦县境内河流有以金沙江、澜沧江为主的两大水系,金沙江经西藏、四川在本县羊拉乡丁拉村附近入境。右岸经羊拉、奔子栏、拖顶等乡,县境内流程250公里,落差408米,县境内支流有珠巴洛河、东水河、归罗落马河、中玉河等30多条;澜沧江从西藏芒康县布依入本县境内,经佛山、云岭、燕门等乡,县境内支流有阿东河、五十一河、丰桶河、雨崩河、永支河等40多条。根据水利资源调查,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33条,总流程1029公里。


气候特征

   德钦县的气候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性气候。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纬度影响不甚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毫米,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毫米以下,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最高气温2 5 . 1 ℃,最低气温—2 7 . 4 ℃日照时数为1980.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平均初霜日在930日,终霜诶在523日,最早初霜日为828日,最晚终霜日为612日。有霜期每年一般为236天,无霜期仅129天左右,旱象居多,长旱、短旱、插花旱、霜冻洪涝加冰雹和雪。

德钦县水成陆时间较晚,土壤成土年年龄较短,境内有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区域性土壤等11个土壤,15个亚类、29个土属、26个土种。


   土壤分布情况:高山寒漠土分布在海拔4500米∽4800米的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甲午雪山、闰子雪山、察里雪山、该土分布区域寒冷、冰雪期长、植被面积小且为苔藓。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布在海拔4200米∽4500米的高山牧草地,主要用于夏季放牧。棕色暗针叶林土,分布在海拔3800米∽4200米地带,植被主要是冷杉及野生药材,是本县主要的水源林区。暗棕色壤,分布在海拔3400米∽3800米的山区,植被以云杉、冷杉、落叶松、高山松为主。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米∽3400米地带,植被为高山林、桷斗、黄林树及灌木丛。黄棕壤,分布在海拔2500米∽2900米,植被主要是云南松和其它硬质阔叶林。土种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海拔在2900米以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沿岸及其支流沿岸,系褐土、冲积土、黄壤、黄棕壤、和水稻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较多,主要有:玉米、小麦、水稻、青稞等;海拔在3000米∽3800米高山地带,由于气候冷凉湿润,主要有:小麦、青稞、玉米、荞子、洋芋、药材等,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粮食产量低。海拔在3900米以上主要为林区或草甸,适宜发展林业、野生药材、草场。


自然资源

土地:全县土地面积1125.65万亩,其中宜耕地14.13万亩,其中灌溉水田0.22万亩,水浇地3.60亩,旱地10.31万亩,旱地占耕的73.86%;宜林地695.02万亩,其中成林577.07万亩,成林占地81.77%;牧草地(即天然草地)148.83万亩;园地0.03万亩;其中果园0.0059万亩,其它园地0.0223万亩;未利用地249.75万亩,其中荒草地131.30万亩,裸土地1.45万亩,田坎7.36万亩,裸岩石砾地109.63万亩;其它用地2.60万亩,其中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用地1.47万亩,交通用地1.19万亩。

德钦县林业:县境内林木面积6607085.7亩,占全县土地面积60.4%,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54024061.1亩,占林地面积的81.7%,灌木林面积981348.8亩,占林地面积的14.8%,疏林地面积204284.1奴,占林地面积地3.1%,迹地有19046.7奴,占林地面积的0.3%,森林覆盖率为36.7%,活立木蓄积量为40802055立方米。1988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白茫雪山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火灾减少。1998年县委、政府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矿产:县境内有金属、非金属等矿藏,现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锡、铅、锌、蛇纹岩、硫磺、橄榄岩石、磷石棉、透明石膏等金属个非金属矿点87处。

水资源:县境内有雪山冰川和高原湖泊,河流纵横,溪泉遍步。有金沙江澜沧江为主的两大水系。金沙江在县境内流程250公里,其主要支流有珠巴洛河、东水河等30多条;澜沧江在线境内流程150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阿东河、永支河等40多条。全县大小河流有333条,总流长1029公里,水能蕴藏量为72.52万千瓦,包括金沙江、澜沧江在内则有878.33万千瓦。

野生动、植物:由于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森林面积大,自然环境好,有众多的珍禽异售,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动物中兽类有1847种,鸟类有1437215种,有重点保护珍稀特有种滇金丝猴,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鹫、绿孔雀、斑尾榛鸡、雉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棕熊、林麝、岩羊、鬣羚、斑羚、穿岬、藏马熊、小熊猫、石豹、青鼬、水獭、斑灵猫、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猞猁、马麝、高山麝、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淡腹雪鸡、勺鸡、黑鸢、松雀鹰雀、雀、高山鹰、红隼、白腹锦鸡、灰鹤、黑颈鹤、楔、尾、尾绿鸠、大绯胸鹦鹉、灰林鹃、白腹黑啄木鸟等珍稀动物;种子植物有127科,506属,174种,相当于西藏种子植物科属,种类的77.4%44.2%33%,在456个野生植物属中、热带分布属占24.57%,温带分布属占68.55%,中国特有分布属占4.1%。国家级保护植物1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0种,药用植物143科,718种。


行政区划 

   全县设七个乡,一个镇,三十八个行政村,三个办事处,其中有两个僳僳族乡,全县辖乡镇如下:

1升平镇地处县境中部高山区,是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所辖三个办事处,即:街道办事处、阿东办事处、巨水办事处。46个自然村,总面积76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2033户,4950人。

   升平镇,元明清时先后称为阿得酋、阿墩子。镇区无城郭,街巷分正先街、后街、口袋街、下街、上街。1998年的升平镇,是在老镇的基础上扩建发展起来的。镇区面积为3平方公里,由于旅游业的兴起,人员流量的增加,县委、政府重视镇区的建设,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已经形成的升平镇的现状出发,在旧镇的基础上改造,向下延伸发展新区,镇区有3条主街,总长7公里,生活用水自来水厂一个,总制水能力3500/日,输水管长30公里,完成了县城滨河路民族文化街的规划并正在实施,县城的供排水、垃圾处理、过境油路等项目正在加速实施,镇多星级宾馆拔地而起,电力供应充足,镇设有综合农贸市场,逐步将建成文化旅游城。

2、燕门乡地处县境南部,管辖拖拉、禹功、谷扎、石底、春多乐、茨中、巴东等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面积581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32户,8023人。

3、云岭乡在县境中南部,西靠云南第一峰“卡格博“雪山。管辖果念、斯农、西当、红坡、查里桶等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总面积908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0户,5585人。

4、佛山乡地处县境西北部,南靠梅里雪山,西面和北面与西藏自治区为邻。管辖纳古、巴美、鲁瓦、江坡、溜洞江等5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面积914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765户,3962人。

5、霞若僳僳族乡地处县境东南部,管辖霞若、粗卡通、石茸、夺松、月仁、施坝,各么茸等7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756户,8300人。

6、拖顶僳僳族乡地处县境南部,管辖拖顶、洛玉、左力、洛沙、大村等5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总面积37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945户,9371人。

7、奔子栏乡地处县境东南部,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得荣县相望。管辖奔子栏、达日、叶日、书松、夺通5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21户,8924人。

8、羊拉乡地处县境东北部,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巴塘县、得荣县相望,西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管辖羊拉、甲功、规吾、茂顶等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1户,6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