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重金属质疑源于了解不足

藏药重金属质疑源于了解不足

发布时间:2015-11-30

   

  作为最有影响的一种民族医药,藏药一直被视为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长期以来,“藏药重金属含量高,毒性药材多”的说法在民间流行甚广,很多人对藏药持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藏药生产和推广的困难。

  那么,藏药的重金属问题何时引起人们关注的呢?人们对藏药的重金属问题的怀疑是伴随藏药的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而产生的。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对藏药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全面和科学。
1. 藏医的理论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传统藏医药在历史上并未发生重金属问题
  藏医的基础理论认为,人的机体由“五元”形成,治疗疾病亦由“五元”生,治病药物也由“五元”生。机体、疾病及药物均由“五元”形成,所以从“五元”的组成来讲三者的本质是一体的。依照这样的理论根据,在藏药的成分中含有金属、非金属等物质也是理所当然的。
2. 临床用的所有藏药中只有4—5个品种含有重金属,且这些藏药中的重金属含量本来就微乎其微
  在藏药当中,有一种名叫“佐太”的特殊成分。人们对藏药的推崇源于佐太,对藏药的质疑也同样是因为佐太。佐太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也叫“甘露精王”。藏医采用独特的藏药炮制方法将水银等多种重金属经过20多道加工程序、50余天的时间炮制成灰入药,得到的制剂就是佐太。佐太在藏药中极为贵重,被视为藏药中的至宝。这种制剂具有奇特的疗效,是生产“七十味珍珠丸”等名贵藏药的主要原料,也是用来配合普通药物增加疗效的制剂。
  众所周知,水银有剧毒,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有人提出质疑:佐太是由水银炮制而来,因此也具有毒性。对此,专家表示,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有关部门曾专门对藏药的重金属问题开展研究。华西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对佐太长达数年的反复的化学成分测定、药效学研究、毒理学、毒代学研究证明,佐太使用是安全的,即使使用到正常量的50倍,对实验动物也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研究也证实,经过特殊炮制加工之后,固体的金属粒子已经达到纳米级别,从物理形态上来说,基本不会形成人体内的积淀。”
  因此,凡是藏药里都含有重金属的说法是极其错误的,部分藏药含量极少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危害的逻辑也是不成立的。
3. 藏药服用量小,因此藏药中毒性药材用量甚微
  藏药方剂多由15~50味生药组成,多见25味药组方,而中药多由6~15味生药组方,多见10味药方,相比之下,藏药每味药在方剂中只占3%~4%,而中药每味药在方剂中多占10%左右;藏成药80%以上每次口服生药在1g以内,珍宝类藏药生药一般3~7天服用1g,而中成药普遍日服用生药量在9~15g。以藏药最有名的四大珍宝药“七十味珍珠丸”、“仁青芒觉”为例:藏医规定珍宝类药一般为每次一丸(丸重lg),3日一次,做保健和预防治疗的7日一丸;服药期间平均每日重金属摄入量约为4mg。而《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四大珍宝药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紫血丹等,为每日2~3丸(丸重6~9g);重金属用量远远大于藏药。科研人员经过长达4年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发现,“仁青芒觉”由于毒性很低以至长期毒性实验(LD50)无法测定,实验动物不仅脏器、组织形态均无病理性改变、血液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药,反而体重增加。药效学显示,“仁青芒觉”对细菌内毒素致热退热明显,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碳粒活性和提高特异性循环抗体能力;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应激性和利血平所致溃疡也有保护作用,对绿脓杆菌等8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乌头碱引起的心率不齐有对抗作用;有明显抗缺氧作用;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腹膜炎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上述实验均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这些急、长毒实验均证明,该药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4. 药物当中被加入重金属,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的矿山、废水、废气的影响,但藏区的生产工厂远离这种环境,由外界输入重金属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5. 关于对毒性药材的认识,过去也存在偏见
  例如中、西医认为有毒的药材鬼臼、榜嘎等,因为药用部位不同,其毒性有很大的差异。鬼臼在《药典》中是以根入药,列为毒性药;而藏药中大部分是以果实入药,毒性极小,在藏区人们还常作水果食用。所以一概归为毒性药材极其不妥,直接影响了藏药的研发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