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珍宝”的寻护人泽旺罗日

红色“珍宝”的寻护人泽旺罗日

发布时间:2023-11-07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彭明燕 时群 责编:顿珠曲珍

10月下旬的一天,好朋友小彭向我说起红原县有一名叫泽旺罗日的老党员收藏红色文物的事迹,说他收藏有红军长征时期路经红原大草原时留下来的驳壳手枪、刺刀、军旗、望远镜、防雪盲黑眼罩,还收藏有抗美援朝时的步话机……听闻此事,爱好古迹文物的我兴奋不已,恨不得立马去红原拜访这位红色文物的收藏人,一听他的故事,一睹他的藏品。

10月20日下班后,我联系上了泽旺罗日大哥 ,晚8点,乘上侄子的便车,急急地赶往红原。车过龙日坝,漫天纷飞的大雪扑窗而来,前行的路显得迷茫和一丝危险,未到霜降,红原已经下起了大雪,嗖嗖寒意和刺骨冷风扑面而来,我的思绪不由得似雪花碎片飘散到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岁月……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泽旺罗日的家。一进家门,就被他家浓浓的文物气息所笼罩:一幅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绣像挂在客厅正墙,客厅上方挂着一支长长的火铳,客厅里摆放有年代已久的藏式煮茶用的老铜锅、藏式牛皮鼓,一张玻璃面的橱柜里摆满了各式文物小藏品。而我,最想看到的是关于那些红色年代的“记忆实物”。

像是一见如故,我俩坐下来后,便开始聊及他和他的红色收藏故事……

泽旺罗日说,1963年,他出生在红原县瓦切乡日干乔村的一户牧民家中,他的父亲曾是瓦切公社一大队的村党支部书记。而距离他家50米远的邻居正是失散流落红军候德明的家。据他介绍,候德明系湖南省大庸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编入红二方面军6军团担任司号员,1935年随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在红原瓦切境内渡嘎曲(白河)时因伤病掉队,后来被一个叫格西阿谷的牧民救回家中,取名罗尔伍(曾用名:甲·洛尔吾)。

因小时候经常听父辈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对军人的崇拜促使泽旺罗日于1981年毅然决然选择了从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并在部队服役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的6年间历练了他一身的红色正气与根骨。

正是从骨子里遗传的红色基因和血脉,促使泽旺罗日对红色藏品有着特殊的情感,寻护红色文物自然而然地融进了他的生活,成为了一种使命与责任,也成为了他毕生的爱好。

泽旺罗日的红色收藏,要从一把锈蚀残缺的驳壳枪说起:1988年冬天,泽旺罗日在回老家过年途中,听说有位牧民在亚克夏山头找牛时捡到一把年代久远、已锈蚀的手枪,他马上意识到这把手枪很有可能和红军长征过草地有关,有一部分红军长征途中曾三次翻越这座大雪山。为了找到这把手枪,他在刷经寺镇跑了好几次,最终在一位牧民家中找到了这把早已无法使用,而且残损严重的驳壳手枪。当时,泽旺罗日的工资每月才有82元,却毅然决然自掏腰包买下了这把枪。渐渐地,他近乎痴迷于搜集红色“珍宝”。为了收藏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他跑遍了红原县的乡间村落,凡是打听到哪里有这方面的消息,他都不会放过,想要一探究竟。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使得他家的红色藏品随之丰富起来。

有着军人气质的泽大哥向我讲述关于红原县本土红色文化时,精神头全都上来了,连茶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讲述着那段红军长征过草地镌刻进他骨子里的历史印记: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相继经过、驻留、转战川西北(今阿坝州境内)。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小金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封锁之前北上。1935年8月,红军在毛儿盖驻留期间召开了毛儿盖会议,继续坚持党的北上方针。之后,红一方面军再经毛儿盖出发,从红原色地坝沿壤里柯河到若尔盖包座北上甘肃腊子口再到会宁。后来,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出发,经嘎曲河到瓦切日干乔,蹚过茫茫无际的大沼泽后,也从若尔盖包座北上到了甘肃腊子口再到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证明了这条路线的选择是正确的……

泽旺罗日在讲述一段他时任色地乡专武部长,接待一对重庆钢铁厂工人记者新婚重走长征路的感人事迹时,心绪十分激动。他说,这夫妻俩边走边写、边写边走,一路陪他们从色地走到包座,看到他们又黑又瘦,却依然坚持重走长征路,深受鼓舞。在他们身上,泽旺罗日看到了一种跟物质利益毫无关系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种伟大的红色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更加激发了他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后来,通过来往书信中得知,他们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名为《一对夫妇的婚姻在长征路上闪光》。

红色,更是印刻在阿坝各族儿女骨子里的颜色。

情到深处,泽大哥激动地说:“对红色文化的这种情结和缘份,以及出生的环境和家庭因素对我影响太深,一心想做的事就是力所能及地去触碰这些红色印记的收藏,”他接着说,“红军长征走过草地、翻过雪山、最后西进北上,有那么多的记载,但是能不能拿出实物来证明究竟红军在这片红色草原上都经历了什么?有什么实物可看呢?”所以,在他工作之余,就到处去打听、寻觅、搜集红军遗落在民间的物品。他心想,再不去挖掘和保护这些文物,后期也许会真的没有了。

在退伍到地方工作以后的30多年间,泽旺罗日一直致力于追寻红色记忆,走访红色足迹,保护红色文物,已先后搜集了不同时期的红色藏品 300 余件。

就在这众多红色藏品之中,有一件却是泽旺罗日的父亲亲自制作的。据他讲,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父亲用171枚毛主席头像的像章,拼接了一幅“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九个大字的纪念图布,颇具年代感,说明了那个年代涉藏地区的人民对国家、对毛主席的热爱。

在讲起一把步枪上的军用刺刀时,泽旺罗日兴奋地讲道,这把刺刀是国内早期有名的湖北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武器。(1892年,这座由张之洞创办的兵工厂在湖北汉阳建立, 1908年正式更名为汉阳兵工厂。)这款步枪见证了武昌起义,经历了土地革命,更抵挡了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脚步。

除了家里收藏红色文物,每当红原县的红色阵列馆开展,泽旺罗日都会带齐所有的藏品来到展馆内,热心接待每一位参观者,并悉心地给他们讲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半截皮带”,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茫茫泽国日干乔……他的讲解让每一个参观者仿佛都置身于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无比光辉灿烂的岁月。

“红军长征曾走进我的家乡,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伟大的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泽大哥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着红原县能建一个红色博物馆,让他的红色藏品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届时,他将把自己所有与红原历史文化有关的藏品,全部陈列在博物馆内,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那段红色历史、重温峥嵘岁月,将红色文化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