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音乐老师措香 在浙江的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

95后音乐老师措香 在浙江的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

发布时间:2023-12-18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黄帆 责编:顿珠曲珍

陈嘉玮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演出。图由 陈嘉玮 提供

 陈嘉玮给学生们上课。图由 陈嘉玮 提供

  “大家好,我是汉族女孩措香,我的家乡在浙江宁波,我现在是浙江的一名音乐老师,我学了四年的藏语……”近日,能说一口流利藏语的汉族女孩“措香”进入了大家的视线。看到她的藏语视频,网友纷纷赞叹:“发音真标准!”而“措香”和藏语的渊源,始于很早以前……


  “扎念”带她入门 缘分使然开始学习藏语

  “措香”原名陈嘉玮,出生于1995年,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现在是宁波市松花江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说藏语的视频走红网络后,面对网友的称赞,陈嘉玮有些不好意思:“我并不认为我说得很好,藏语历史悠久,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

  陈嘉玮与藏语的渊源始于大学期间。在浙江音乐学院读书时,她接触到一种藏族传统乐器,名叫“扎念”。为了更好地学习这种陌生的乐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陈嘉玮开始了解藏文化。2017年7月,陈嘉玮跟随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赴西班牙巴塞罗那演出,她表演的《卓鲁-西藏牧歌》令外国观众赞叹不已。“一曲结束,观众掌声雷动,全场赞叹,让我深受震撼。”陈嘉玮说。

  种种因缘,想要深入学习藏文化的念头在陈嘉玮心中萌发。但由于当时还在读书,她只能在空闲时翻阅相关书籍,自学藏文化知识。2018年,陈嘉玮毕业了,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她趁着假期四处旅行,深入西藏、川西、青海、甘南,学习藏语的心愿空前高涨。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嘉玮认识了一位藏语老师。虽然之前也自学过半年,但这次,她开始接受专业的指导——重选教材,学习语法,纠正发音。那段时间,陈嘉玮除了工作,每天都会抽出休息时间努力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尊重

  为什么学习藏语?陈嘉玮说:“我很感兴趣,这就是最大的原因。”

  四年来,陈嘉玮觉得,学习藏语对自己帮助良多,“旅行时,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用藏语和当地同胞简单交流,他们对我很友好。即使我说得不完美,他们也会很开心,可能也感受到了我内心对他们的尊重吧。”

  陈嘉玮对藏语和藏文化的热爱,也有一些人表示不理解。“你每年都花钱去西藏,每天工作那么忙,下了班还要学藏语,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干什么不行?”但陈嘉玮只是简单地回答:“我不但对藏语感兴趣,我还对中国各地的方言感兴趣。我去四川旅游的时候,还会和当地人用四川话交流几句呢。”陈嘉玮认为,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就应该学两句简单的方言,和本地人交流时才能表达自己的尊重。

  当记者问起“措香”名字的由来,陈嘉玮笑着表示,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缘分。2018年,陈嘉玮在北京西黄寺参观时,结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藏族老师,便提议请老师帮自己取一个藏文名字,“老师花了好几天时间翻阅典籍,‘措香’这个名字便一直伴随着我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设计课程获殊荣 希望促进各民族交流

  第一次来拉萨旅游时,陈嘉玮发现,拉萨虽然远在祖国西南边陲,但发展十分迅速,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因为我来过,所以我明白。可是还有很多没来过这里的人,他们对西藏的发展变化并不了解,就像我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当地同胞交流时,发现一些藏族朋友对区外、对汉族也有许多不了解。”渐渐地,陈嘉玮心中有了一个梦想:“大家地域相隔较远,所以有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知晓。如果在未来,我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促进大家互相交流、了解对方,消除对彼此的刻板印象,那就太好了!”

  有了这个想法,陈嘉玮开始积极行动。她几乎每年都要来西藏一至两次,每次来都会学习扎念琴,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再将这些知识带回浙江的课堂,教给学生们。陈嘉玮还把自己多年来的学习成果和感知到的民俗文化,设计成了一堂音乐公开课,名叫《听见堆谐》。今年3月,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第八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中,《听见堆谐》获评“创新示范课”。

  如今,陈嘉玮每年坚持来西藏学习。古老的传说和现代的情怀聚集在拉萨这座古城,灵动的文化连接深沉的底蕴。陈嘉玮希望,以后有机会将《听见堆谐》带到全国各地,向更多的人传播藏文化,让大家一起领略藏族风情。